UCMT大咖分享 | 章新胜:面对颠覆性、突破性的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挑战,要以不变应万变

2024-01-25 09:4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理事会主席(174~177届)

全球滨海论坛(WCF)国际协调委员会主席

教育部原副部长


PART 1.

UCMT :今年上海管理科学论坛的主题是“科技·文化与管理”,关于这个主题您是如何理解的?

章新胜 :我觉得这一主题是抓住了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战略在管理科学领域里一个重要的关键,因为从管理科学的发展来说,任何人类的进步都是由于科学的新发现和技术的发明创造来首先引发的,技术驱动往往是第一位的。蒸汽机带来了产业革命,随后步入电气时代,到现在已经发展为智能化、虚拟化、数字化的时代。所以,任何一个技术革命,如果错失了就会被淘汰。


我们知道著名的美国柯达胶卷,原来依托于化学领域的积累而蓬勃发展,它在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就是我们说的“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所以被淘汰了。我们现在戴的手表也是技术革命的典型,从最早的机械表,到晶体液晶表,再到今天的数字表,手表已经不仅局限于一个计时器,它更是个装饰品等等。


我刚刚讲的是技术,但我们这次的主题是“科技”。我们经常说高科技重要,但其实这句话并不准确,技术有高技术、中技术和低技术,但科学没有高低,它只是发现本身的规律,而技术是发明。所以我们在谈管理科学的时候,重要的是技术对它的驱动。


我今天主旨演讲的重点,是谈了文化对于管理的作用。文化具有双重性,既有商业性的这一面,代表国家、民族、主权等等,又有多样性的一面,就像生物多样性一样。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在管理科学中能否产生自己的理论和规则、标准来参与世界的引领,这里面文化的因素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们看待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不仅要看优势,更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长避短,因此文化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题目是非常必要的。


PART 2.


UCMT :现如今技术更迭的步伐愈发迅速,很多人都在感叹说“还没搞懂元宇宙,AIGC又冒出来了”,要是追着技术跑,自己却无从下手;不追着技术跑,又怕错过风口。以您的角度,您如何看待?


章新胜 :AI Generated Content能够生成内容确实是一个突破性、颠覆性的变化,这种技术的进步是当代的前沿,它的未来也会有着不可估量的变化,这个变化也是我们讲的21世纪大变局。它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不仅是一代替代了另一代,而是一个颠覆性、范式的变革。所以学会“预见”,这点非常重要。


对于各行各业的决策者来说,如果不重视技术的进步,就会被淘汰,但只跟着技术跑,那可能就是疲于奔命。所以我觉得关于这个问题,就是一句话:要抓住变与不变。技术进步必须要抓住机遇,特别是和你的企业、地区、城市密切相关的内容。但是另一方面,要以不变应万变,变的是技术,不变的例如 “四个学会”:学会做人(Learn to be)、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共处(Learn to live together)、学会求知( Learn to learn)。


在管理中,首先为人要有理想和追求,就像雷军创造了小米,马化腾创造了微信,有理想、有志向很重要。其次,光有理想和志向不够,最重要的是毅力。新的产物都像科学实验一样,要经过不断地失败,但是在曲折中还能够爬起来继续,往往少数人的成功就是凭借着这股毅力。


接着,成功的核心在于评判性思维,一种思辨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凡事问个为什么。这种思考和思辨,不仅是学会思想什么,还要明白为什么去思想,怎么去思想。最后是学会沟通。哈佛商学院研究表明,管理第一是沟通,第二是沟通,第三还是沟通。沟通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善于做管理和善于做领导,会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这都需要认真的沟通。在协调和沟通的过程中找到共识,如果找不到共识,也可以找到各方的利益汇合点,这就是一种沟通的艺术。


PART 3.


UCMT :当今世界变化多端,新的商业模式、组织结构不断涌现,给人们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难免令人眼花缭乱。那么,企业如何适应新的时代?


章新胜 :我觉得如何有技术性的适应新的产物是需要不断调整的,但是作为一家企业来说,战略性的变革,不论是在组织形式还是管理模式等方面,需要进行战略性迭变的时候就要十分慎重,不能赶时髦看明星企业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还得从自己企业内部出发。


我们说管理,很重要的一项能力,是对资源的分配,就是对人、财、物、产、供、销在资源里怎么最佳地利用分配。企业家与管理者是不同的,不是Management而是Entrepreneur,他要找到资源加以组织和管理。因此重大变革要审慎决定,而不是简单的追逐时尚、削足适履、邯郸学步。


PART 4.


UCMT :在目前多变的时代,我们如何判定怎样才是一个“好”的企业管理标准?


章新胜 :无论是企业家个人,还是管理的模式、管理的途径等方面,最终能够衡量其“好坏”的尺子看的是企业的产品能否被社会接受。也就是说,他所创造出的物质产品能不能占领市场,能不能降本增效,又或者开拓一片蓝海。


所以我觉得对于企业家管理来说,标准就是社会和市场的检验。如果不能得到社会的长期认可,现在也叫做ESG,包括了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三个方面,企业家和企业生产出来的、创造出来的产品,不论是物质类、服务类,还是精神文化类的产品,如果不能适应这三个方面的需要,缓解社会和企业治理的需要,那么这个企业和这个产品都是难以可持续的。


我们看到多少企业家曾经风云一时,但最终成为来去匆匆的过客。有数据统计,美国只有18%的企业能纪念自己创业20周年纪念日。因此,我们说能够实现可持续、长期发展的企业和企业家是非常优秀的,而这对于企业家的挑战也是非同小可。


PART 5.


UCMT :以您的角度来看,组织或者参与上海管理科学论坛对于学界和业界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章新胜 :这个意义可谓是不言而喻。一个好的学会在学术上应该是具备充分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我们知道学术的自由争论才是创新的源泉,才是不断变革和更新的驱动力。那么,要做到百家争鸣,首先它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就特别重要,包括不同阶层、产业、行业、地区、文化背景、国别等,代表性越广泛,差异性就越大,讨论和辩论的程度就越激烈、越深刻、越广泛。


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已经创立有四十多个年头了,上海管理科学论坛到今天也已经举办至第五届。论坛能够集结上海数十所商学院和教师、研究人员、学生代表、企业代表等各种人群,这样把方方面面都汇聚起来,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现在都讲平台化,不论你是教授、研究员、院长,还是博士研究生或者博士后,没有重要不重要之分,这才是平台,才能够形成学术思想、企业管理理念上不同观点的讨论和争论。有了这样的头脑风暴,就能共同碰撞出新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上海管理科学论坛具有这样的价值思考,也很有这方面有益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