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MT大咖分享 | 凌文:探索学习理论机制与大模型,从而成为一名“AI CEO”

2023-12-23 08:50

2023年12月16日,在2023上海管理科学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主席凌文发表了题为“从管理走向治理的伟大变革”的演讲。凌文院士从管理与治理的内涵与外延、管理与治理的相互关系、治理变革的基本规律、治理变革的探索实践四方面进行展开。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演讲。


管理是什么?管理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组织各种活动,需要进行规划和协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学说和理论的发展,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而加速的。


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这使得管理成为一项重要的职能。在这个背景下,一些先驱者开始思考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人力、物力资源,以实现企业的目标。这些先驱者包括亚当·斯密、查尔斯·巴贝奇等人,他们提出了分工、专业化等管理思想,为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等经典管理理论相继出现,这些理论为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和理论框架。进入20世纪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管理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如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涌现,使得管理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


什么是治理?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罗森瑙(J.N. Rosenau)在《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21世纪的治理》等文章中将治理定义为:“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它们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


凌文指出,与管理不同,治理需要沟通、协调,它并不是一个至上而下的意志传递,这便是治理。


治理的主要特征具备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治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套规章条例或一种活动。

第二,治理的建立不以支配为基础,而是以调和为基础。

第三,治理既涉及到公共部门,也涉及到私营部门,这实际上就是指我们的企业。

第四,治理并不意味着一种正式制度,但它有赖于持续的过程,既包括明确的法律法规,也包括非正式的社会规范和约定。

第五,治理具有复合化、持续化、多样化的特点。

第六,治理既可以在同层级,也可以在不同层级。


凌文表示,管理代表着人治、命令、控制,会抑制人的创新和创造力,而治理代表着自治、主动,激发人性的内在动力,会释放人的创新、创造力。


随后,他从治理架构下和管理架构下两个角度出发,就安全问题、决策问题、盈利能力、经营风险、创新能力、员工成长、就业贡献等维度,分别以老板、企业、员工、社会四个方面出发,总结比较了治理体系与管理体系的区别。

接着,凌文谈到了管理变革的基本规律:“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跨越式的飞跃,相比国家管理,国家治理现代化更加科学、文明、高尚、进步。”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在各个层面:

(1)社会治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特别指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从总体思路、根本保证、活力源泉、价值基石、实践路径五个维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2)工程治理:工程治理是一种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机制,是相关参与主体之间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涉及工程决策、投资收益、监督与战略以及有效管理方案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平衡工程治理是一种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机制,是相关参与主体之间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涉及工程决策、投资收益、监督与战略以及有效管理方案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平衡。


企业治理:以往企业治理一般是指董事会行为或董事会管理公司的某种方式,以及公司管理中的法律和习惯、规则等,其目的主要为解决公司利益相关者包括控股股东、分散的小股东、经理层、董事会等等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企业治理应有新的内涵和特征,关注包含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治理体系建设,形成自组织,自演化的企业治理共同体。


那么,什么情况下能做到治理?凌文院士谈到治理能力提升路径,主要有三方面:大数据、规则和流程。


大数据能够助力治理理念时代化、治理目标合理化、治理体系科学化,以及治理方式的智能化;而当面临众多参与主体的利益、观念、目标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时,制度创新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制度的贯彻执行依赖于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治理中的工作都与流程以及流程构成的价值链息息相关,组织应利用区块链等技术赋能治理流程优化,不断适应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


最后,凌文以“酷特智能”企业为例向大家展示了治理变革的探索实践案例,并提出“AI CEO”的新概念。


凌文指出,CEO是做管理者最想做的角色,但现在,我们想做人工智能的CEO,通过不断探索与学习理论机制和大模型,从而成为一名“AI CEO”。以服装为例,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从供需到需供,供需是我生产什么你买什么,现在是需供,你需要什么,我可以做什么,这就是我们对治理的思考!